♣陳威璋耳鼻喉科美聲診所部落格♣
http://vocalspecialist.blogspot.com/
筆者身為耳鼻喉科醫師,有幸鑽研與音聲學相關的原理,又累積多年聲樂的研習,多年來協助聲樂界的朋友嗓音的建議以及治療嗓音問題者的經驗,覺得自己責無旁貸,有必要讓這些知識走出象牙塔,幫助有需要的人。於是根據音聲學最新的文獻報告,加上個人的研究結果,在分析研究結果時以能看得到或能以儀器測定以及量化比較為原則,我們以最精簡易懂的文字敘述與圖表說明,希望能做到容易懂甚至激發興趣。
♣除了理論以外,也有感於許多有各種嗓音問題的人,得不到正確的資訊來保健自己的嗓音;也有許多有職業上必要改善或維持良好聲音品質的人士(例如歌唱家、業務員、老師、播音員…..等)對聲音的原理與保健卻一無所知,事實上他們都迫切性的想要去了解,特別是對歌唱家、聲樂家,嗓音就如同他們的飯碗,一方面要靠它發揮足以傲人的功能,一方面又得小心呵護以免打破飯碗,若他(她)們的嗓音發生問題想求助一般喉科醫師時,常常有隔靴搔癢的感覺,更談不上得到有效的協助。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整理出近30篇有關聲音基本理論的文章,放在個人的部落格,透過網路的傳播,也累計了兩萬多關心聲音基本理論的朋友點閱,這兩年多以來,確實也得到不少回響與肯定,也幫助了不少多年受嗓音困擾的朋友。
不過因為我的重點是如何善用科學原理讓聲音的改善及強化更有根據及更有效率,這並非否定傳統的歌唱方法,我再次強調"歌唱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技術;藝術是無法量化及數位化的,技術卻需善用科學法則在橫跨藝術與技術、感性與理性之間"。希望大家可以找到正確的方向!
最後舉出一些大家可能想知道的問題,特別提出說明:
♣【理論對歌唱有用嗎?】
唱歌是用練的,如同其他技藝或運動一樣,不能光說不練,尤其聲音是看不到也摸不著的,在過去科技不發達的時代,聲音的理論甚至還在摸索的階段,以當時的狀況,理論對歌唱的幫助有限,歌唱技術完全是透過想像、模仿與嘗試錯誤來傳承個別的經驗。到了今天,科技蓬勃發展,尤其是數位科技更把抽象的聲音具體的以頻譜圖呈現出來,聲音的各項元素更可以量化分析,這時候您還不善用科學家努力的成果,豈不是太可惜了嗎?
簡單說,聲音的理論只造福身體力行的人,只懂得聲音的理論是不夠的,也一定唱不好歌;但是如果您有心學習歌唱或您本身就是以歌唱為專業,那麼聲音原理的了解,就會讓您如虎添翼了。
這些科學理論中對您有參考價值的包括 :
(1) 從人體的構造與功能了解及感受歌唱時身體巧妙的協調。例如
(a) 聲門下氣流的與聲帶閉合程度的平衡控制
(b) 歌唱時身體的感受及回報系統的建立
(c) 聲區轉換時聲帶振動模式的漸進調節方法與
(d) 共鳴聲道形狀調整.
(2) 從聲波的物理學理論與聲音的數位分析,建立聲音的實體感覺以及落實音頻overtone(harmonic)共振峰的具體概念,並且從量化的比對中去探討聲音的優劣,以增加學習的正確途徑與效率。
(3) 當然我們最期待的是希望有人能從人體的構造與功能以及聲波的物理學理論中找到實際可運用的方法,也就是說善用科學理論找出最省力的發聲方法。(在中國傳統功夫稱之為"借力使力")
♣【數位聲音分析比聽感強嗎?】
數位科技完全是利用電腦的運算能力,將許多生命現象以數字呈現及量化,科技的意義在於"用可檢驗及量化的數據來探討生命的真相",但是在追逐真相的過程中,客觀和嚴謹的態度無比重要!否則當您在指責別人迷信及不科學時,自己也陷入一種科技的迷失中呢!
嚴格來講,數位科技的長處是量化、運算和分析。數位科技的精準度與基本理論的深入程度有關。以目前的情況,數位聲音分析絕對無法取代人的聽感,特別是經訓練的專家的耳朵可以感受到的聲音特色,數位分析並無法明顯的顯示,但是畢竟人體的聽覺功能個別的差益很大,而且有限度,例如人耳可分辨音高、音量及主觀的感受,但無法得知聲音是由那些音頻組合而成,更無法解讀不同音色的理由。
結論是 :數位聲音分析與人耳聽感各有特長及互補,應相輔相成才能得最好的結果。
♣【歌唱(聲樂)老師與音聲專家的角色】
簡單講,老師的責任是傳授歌唱的方法與藝術的表現,可以說就是"師父",他(她)也如同褓母一般讓您的聲音逐漸成熟長大,老師同時還要注意您聲音的情況來調整訓練的內容,在過去聲音的理論還在摸索的時代,老師們各有獨門方法,對聲音的觀念也各有各的理論,學生跟了觀念較正確的老師常有較好的成果,聲帶受傷的機會也較少。到了科技的今天,老師還是扮演褓母的角色,不過當聲音的奧秘逐漸成為清楚及可驗證的科學時,老師還有一個責任,那就是必須要有正確的音聲學的知識,才能負起學生的第一線防護責任。
音聲專家的職責在運用科學的方法,讓聲音的原理逐漸得到驗證及實際可用;另外音聲專家的角色還包括教育及諮詢的職責,當歌唱家有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充分的提供可運用的原理,找出解決之道。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理想的音聲顧問最好對歌唱有所涉獵,音聲顧問歌唱的水準當然不如歌唱家,但最好不要連基本的功力都沒有,否則很難對歌唱有深入的了解,您說是嗎?
http://vocalspecialist.blogspot.com/
音聲的基本理論與歌唱嗓音的改善與保健
拜電腦之賜,聲音雖然仍然摸不著,但已經可以用圖樣具體呈現。
當百年前法國科學家Fourier首先提出聲波的基本單位~"正弦波"的觀念後,卻沒有追隨的研究者,全因計算太麻煩了,但自從計算達人"電腦"問世後,Fourier的理論得到量化驗證,進而成為聲學重要的基本原理。
♣依據Fourier的理論,聲波是一種複合波,組合元素就是各式正弦波,看似零亂,但是其實都是正弦波加總的結果。
這些基本的單位∼"正弦波"的差別在於波長(頻率)和振幅,事實上可以運用數學公式,由複合波反推,算出組成成份包括那些頻率及振幅的正弦波,若用人工計算則十分繁瑣;但是對電腦而言,這簡直不費吹灰之力,尤其人聲的分析,電腦可以在幾秒鐘之內,分析出完全的結果。有這麼厲害的幫手,聲學的研究從此蓬勃發展。
♣有鑑於科技大大的改變了從前對聲音的觀念,深知關鍵時刻即將來臨。事實上,音聲學是一種跨科、跨領域的學問,若非理論和實際都有涉獵,其實很難對聲音有通盤的了解。筆者身為耳鼻喉科醫師,有幸鑽研與音聲學相關的原理,又累積多年聲樂的研習,多年來協助聲樂界的朋友嗓音的建議以及治療嗓音問題者的經驗,覺得自己責無旁貸,有必要讓這些知識走出象牙塔,幫助有需要的人。於是根據音聲學最新的文獻報告,加上個人的研究結果,在分析研究結果時以能看得到或能以儀器測定以及量化比較為原則,我們以最精簡易懂的文字敘述與圖表說明,希望能做到容易懂甚至激發興趣。
♣除了理論以外,也有感於許多有各種嗓音問題的人,得不到正確的資訊來保健自己的嗓音;也有許多有職業上必要改善或維持良好聲音品質的人士(例如歌唱家、業務員、老師、播音員…..等)對聲音的原理與保健卻一無所知,事實上他們都迫切性的想要去了解,特別是對歌唱家、聲樂家,嗓音就如同他們的飯碗,一方面要靠它發揮足以傲人的功能,一方面又得小心呵護以免打破飯碗,若他(她)們的嗓音發生問題想求助一般喉科醫師時,常常有隔靴搔癢的感覺,更談不上得到有效的協助。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整理出近30篇有關聲音基本理論的文章,放在個人的部落格,透過網路的傳播,也累計了兩萬多關心聲音基本理論的朋友點閱,這兩年多以來,確實也得到不少回響與肯定,也幫助了不少多年受嗓音困擾的朋友。
不過因為我的重點是如何善用科學原理讓聲音的改善及強化更有根據及更有效率,這並非否定傳統的歌唱方法,我再次強調"歌唱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技術;藝術是無法量化及數位化的,技術卻需善用科學法則在橫跨藝術與技術、感性與理性之間"。希望大家可以找到正確的方向!
最後舉出一些大家可能想知道的問題,特別提出說明:
♣【理論對歌唱有用嗎?】
唱歌是用練的,如同其他技藝或運動一樣,不能光說不練,尤其聲音是看不到也摸不著的,在過去科技不發達的時代,聲音的理論甚至還在摸索的階段,以當時的狀況,理論對歌唱的幫助有限,歌唱技術完全是透過想像、模仿與嘗試錯誤來傳承個別的經驗。到了今天,科技蓬勃發展,尤其是數位科技更把抽象的聲音具體的以頻譜圖呈現出來,聲音的各項元素更可以量化分析,這時候您還不善用科學家努力的成果,豈不是太可惜了嗎?
簡單說,聲音的理論只造福身體力行的人,只懂得聲音的理論是不夠的,也一定唱不好歌;但是如果您有心學習歌唱或您本身就是以歌唱為專業,那麼聲音原理的了解,就會讓您如虎添翼了。
這些科學理論中對您有參考價值的包括 :
(1) 從人體的構造與功能了解及感受歌唱時身體巧妙的協調。例如
(a) 聲門下氣流的與聲帶閉合程度的平衡控制
(b) 歌唱時身體的感受及回報系統的建立
(c) 聲區轉換時聲帶振動模式的漸進調節方法與
(d) 共鳴聲道形狀調整.
(2) 從聲波的物理學理論與聲音的數位分析,建立聲音的實體感覺以及落實音頻overtone(harmonic)共振峰的具體概念,並且從量化的比對中去探討聲音的優劣,以增加學習的正確途徑與效率。
(3) 當然我們最期待的是希望有人能從人體的構造與功能以及聲波的物理學理論中找到實際可運用的方法,也就是說善用科學理論找出最省力的發聲方法。(在中國傳統功夫稱之為"借力使力")
♣【數位聲音分析比聽感強嗎?】
數位科技完全是利用電腦的運算能力,將許多生命現象以數字呈現及量化,科技的意義在於"用可檢驗及量化的數據來探討生命的真相",但是在追逐真相的過程中,客觀和嚴謹的態度無比重要!否則當您在指責別人迷信及不科學時,自己也陷入一種科技的迷失中呢!
嚴格來講,數位科技的長處是量化、運算和分析。數位科技的精準度與基本理論的深入程度有關。以目前的情況,數位聲音分析絕對無法取代人的聽感,特別是經訓練的專家的耳朵可以感受到的聲音特色,數位分析並無法明顯的顯示,但是畢竟人體的聽覺功能個別的差益很大,而且有限度,例如人耳可分辨音高、音量及主觀的感受,但無法得知聲音是由那些音頻組合而成,更無法解讀不同音色的理由。
結論是 :數位聲音分析與人耳聽感各有特長及互補,應相輔相成才能得最好的結果。
♣【歌唱(聲樂)老師與音聲專家的角色】
簡單講,老師的責任是傳授歌唱的方法與藝術的表現,可以說就是"師父",他(她)也如同褓母一般讓您的聲音逐漸成熟長大,老師同時還要注意您聲音的情況來調整訓練的內容,在過去聲音的理論還在摸索的時代,老師們各有獨門方法,對聲音的觀念也各有各的理論,學生跟了觀念較正確的老師常有較好的成果,聲帶受傷的機會也較少。到了科技的今天,老師還是扮演褓母的角色,不過當聲音的奧秘逐漸成為清楚及可驗證的科學時,老師還有一個責任,那就是必須要有正確的音聲學的知識,才能負起學生的第一線防護責任。
音聲專家的職責在運用科學的方法,讓聲音的原理逐漸得到驗證及實際可用;另外音聲專家的角色還包括教育及諮詢的職責,當歌唱家有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充分的提供可運用的原理,找出解決之道。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理想的音聲顧問最好對歌唱有所涉獵,音聲顧問歌唱的水準當然不如歌唱家,但最好不要連基本的功力都沒有,否則很難對歌唱有深入的了解,您說是嗎?
自從百年前,不重視科技的祖先,受到列強以洋槍洋砲百般欺凌時,直到今天,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應該覺醒了,雖然科技並不怎麼樣,他只是追求真相的一種法則,但是,如果大家心中都沒有這認知,那麼我們可能又會陷入一種"當覺醒時已經太晚的悔恨中",歌唱真是一種奧妙的藝術,科技到目前都無法全面性的了解,不過只有科技才能帶我們逐漸看清它的輪廓;獨門功夫雖然了不起,但是踏踏實實地,一步一步向前邁進才是正道。
請大家互相勉勵~
陳威璋 撰寫
~本文內容歡迎引用,但須註明出處~
♣陳威璋耳鼻喉科美聲診所♣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德路58號1樓
電話:02-2758-4958
電話:02-2758-49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wi.vsppr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