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音聲醫學的基本原理在聲音訓練上的運用5

 威璋耳鼻喉科美聲診所
音聲醫學的基本原理在聲音訓練上的運用~5

自從上星期談到聲音的物理學基礎以後,果真大家紛紛閃人,為了避免大家失去興趣,在後續的po文中,將少涉及基礎理論,除非有必要用一些專有名詞.

話說共鳴的基本要件有二 : 一是聲道的形狀,一是氣柱的強度,

歌唱者若要得到理想的共鳴,必須依不同的音高不斷的調整氣道的形狀,( Slide17 )所示通常改變舌頭及軟顎的位置,氣道形狀即可得到明顯的改變. 

Slide17舌頭及軟顎的位置改變氣道的形狀就明顯的改變


共鳴的技術在歌唱中極為重要共鳴可以用"製造音效"的觀念來了解.當聲音通過聲道時會因聲道形狀不同而有不同的效果.
體驗共鳴的感覺時找個安靜的地方輕輕的發"mu:"嘴唇收小口腔維持舌面以上要有空間當聲音的共鳴到一定強度後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是顏面部的震動有此感覺以後再由<mu:>逐漸轉為<mo>,<ma>
產生良好共鳴的先決條件有二 :
1.聲波的強度
2.聲道必須通暢而且有一定形狀.
如果在改變母音的過程中顏面部震動的感覺消失,請再立即檢查上述兩個因素是否正確做到.
對於以歌唱為專業的朋友切記!良好的共鳴不但美化聲音更是省力發聲以及保護聲帶的利器.
要產生良好的共鳴除了遵循發聲的基本原理轉換氣流的能量為夠強的聲波能量以外請巧妙運用Helmholtz resonator原理如( Slide18 )所示 

Slide18 Helmholtz resonator

若容器具有瓶身及狹窄瓶口,當氣流在瓶口製造氣柱的來回震盪,使之宛如活塞,造成瓶身空氣的擠壓與放鬆,就會產生共鳴的聲音.
在人體若巧妙的調整軟顎後面的鼻咽通道( Slide19 )所示

 Slide19人體的Helmholtz resonator
此處宛如一個瓶口鼻腔宛如瓶身,就可產生如Helmholtz resonator的效果而且如( Slide20 )所示

Slide20 鼻竇之電腦斷層掃描圖
鼻腔週圍是鼻竇的區域其中篩竇中又充滿如紙片般的骨頭非常適合震動所以一旦輕輕帶動鼻腔的震動很容易感受到顏面中部的震動感.
這種方式產生的共鳴效應佔整體聲音共鳴的比例雖然微小但它卻是共鳴非常重要的指標因為它的產生非常省力遠比透過聲道上壁的硬顎來帶動顏面中部的震動( Slide21 )所示省力許多請善加利用!!

 Slide21

其他的方法還有縮小聲門上部喉管和咽腔的擴張,這樣也可以造成強度不弱的高頻率共鳴,不過使用此方法時也要格外小心,以免造成聲帶過度壓迫.

最後再叮聆一句,改變氣道形狀時必須以保持顏面震動為導引,微調軟顎及舌頭,不可盲目魯莽的大幅度更動,才可收到理想的效果,下週見!
HAPPY MOTHER`S DAY !

陳威璋 撰寫 ~本文內容歡迎引用,但須註明出處~

陳威璋耳鼻喉科美聲診所

台大醫學系醫學士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地址:台北市松德路58號1樓
電話:02-2758-49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wi.vsppr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