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威璋耳鼻喉科美聲診所♣
音聲醫學的基本原理在聲音訓練上的運用~3
聲帶經過上述細密的調整,形成合適的振動條件,但其本身卻無法振動,需靠呼吸器官送出的氣流,穿過靠攏的聲帶,造成黏膜的波動,產生疏密波.
呼吸器官與聲帶之間有互動協調機制,兩者之間需配合良好, 成為合作夥伴,這是"肌彈力-氣動力學說"的精神所在.
所以氣流的控制在發聲功能的角色就像發電機,它根據聲帶的調整狀況推出適合的氣流,帶動聲帶波動.
氣流的控制完全由呼吸器官執行,有利於歌唱的呼吸必需遵行下列原則與方法 :
(1) 吸氣量要足夠
歌唱需要的氣流量遠比說話多,因此歌唱必需開發吸氣量,一般成年人大多以肺尖( 肺部呈上尖下寬形狀 )吸氣,吸入量一次約0.5公升,若能運用肺底部吸氣,吸入量可達6至8倍,肺底部貼著一層拱起狀的橫膈膜,與腹腔相隔.
橫膈的結構是~
中心部份為具有彈性的中央肌腱,中央肌腱再以肌肉連結到腹直肌,8至12肋骨側面,以及腰椎,平常休息狀態,橫膈向上拱起,( 如 Slide 10 ) 所示
中心部份為具有彈性的中央肌腱,中央肌腱再以肌肉連結到腹直肌,8至12肋骨側面,以及腰椎,平常休息狀態,橫膈向上拱起,( 如 Slide 10 ) 所示
Slide 10 歌唱的吸氣
若吸氣時,擴張胸腔下部及腹部四週,橫膈外環的肌肉收縮並將中央肌腱拉成水平狀態,肺底部得以擴張,吸氣量大增.
(2) 保持吸入之空氣
吸氣後,橫膈是處於被動的被拉平狀態,若拉平橫膈的肌肉鬆開,橫膈馬上反彈回去,吸入之空氣隨之消失.所以吸氣後,控制橫膈的肌肉須維持在吸氣狀態.
(3) 推氣之流量管制
發聲時須送出具有壓力的氣流,所以在此提出"推氣"的概念,也就是說,吸氣後要保持氣,然後依歌唱的需要,運用腹腔的壓力,適量的推出具有壓力的氣流.
(4) 腹腔壓力的控制
除了腸道內有氣體以外,腹腔本身是真空狀態的,所以腹腔壓力的製造完全要靠腹肌的巧妙運作,腹肌可分為內縮與外張兩種,這兩種肌肉既對抗又合作,若無外張肌肉的參與, 內縮肌肉無法產生瞬間的壓力,而慢慢加諸腹腔的壓力僅會擠壓腸道之氣體,無法傳送壓力到橫膈來推送肺底部的空氣.
( 下週待續,敬請期待. )
陳威璋 撰寫 ~本文內容歡迎引用,但須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