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

音聲醫學的基本原理在聲音訓練上的運用4

威璋耳鼻喉科美聲診所
音聲醫學的基本原理在聲音訓練上的運用~4 

Slide 11













綜合以上敘述我們把發聲的功能分為 - 音高音量及音色 (主要以泛音的豐富度為參考)表列發聲功能與聲帶的張力閉合程度縱深厚度材質 (柔軟度) 呼吸控制的強度之間的相關性供大家參考.

O表示無關+表示呈正相關-表示負相關.重點如下:

1. 聲帶過度閉合會影響音量,閉合不足與閉合過緊都對音色不利.
2. 聲帶張力決定音高但會減弱音量.
3. 聲帶縱深厚度有助音色的豐富.
4. 柔軟有彈性的聲帶材質 (這大多是先天條件)有助音量與音色.
5. 呼吸的掌控能力對音高音量及音色都是重要的因素.
所以要將發聲功能發揮到極致首重呼吸的訓練再搭配聲帶適度的閉合和厚度的保持並且小心維護聲帶的材質才能成功.

到此階段為止我們討論的重點主要是聲帶最原始的聲波的產生這個原始的聲波是非常微弱與單調的但神奇的是,聲波通過聲帶到嘴唇短短的17公分聲波產生重大的變化這個17公分我們稱之為聲道( 如圖Slide 12 )所示 

Slide 12聲道圖


















黃色~聲道本身(下起聲帶上至嘴唇出口)
有三大特點 -  
(1) 形狀曲折奇特.
(2) 可變性極大,舌頭與軟顎稍有移動,管道形狀完全不同.
(3) 有通往鼻腔之側支用途有待研究.

這段曲折的聲道掌管了聲波的共鳴也被稱為篩音系統 ( filter system )要了解聲波在這17公分所產生的重大變化必須先對聲波共鳴的物理原理有所認知所以在此先簡單的解釋以供參考 :

雖然多數人對物理學較沒有興趣,不過還是呼籲各位同好,多花一些時間來了解,多看幾遍就沒錯,對唱歌絕對有幫助的.

Slide 13
[上圖]

[中圖]




[下圖]



首先請看[上圖]及[中圖]
聲音是一種能量最基本的單位就是正弦波( sin wave )
而這些正弦波又有高低強弱之分物理學上則使用頻率振幅描述不同特性的正弦波
頻率 -
是指每秒來回的次數次數越高表示音越高
振幅 -
是指每次來回上下的範圍越大表示音量越大
[上圖]之聲波音較高頻率為[中圖]的兩倍但兩者振幅一樣.

一般生活中所聽見的聲音都包含了許多不同頻率及振幅的聲波這些聲波會融合成非常複雜的波形稱之為複合波
以[上圖]、[中圖]的兩個聲波而言,這兩波會相加而成[下圖]的波形.

當我們實際測到如( Slide 13 )[圖]的波形時拜電腦及偉大的法國物理學家傅立葉之賜現在許多聲音的分析軟體都能很精確的算出聲音中不同頻率及振幅的聲波的成份並且畫成如( Slide 14 )之圖樣
圖中表示該複合波的成份為500Hz60dB 1000Hz60dB兩聲波 

Slide 14








不過實際上我們日常聽到的聲波非常複雜常如( Slide 15 )所示成份包含數十種不同的聲波.將這些聲波依頻率高低排列就是頻譜圖好像指紋一樣有時將之稱為聲紋.

 Slide 15








有了頻譜圖的概念以後除了了解聲音的成份以外也有助共鳴的分析下列( Slide 16 )圖組中

Slide 16
1









2







3









圖1表示聲帶產生的最原始聲波包含最低的基礎音頻以外還有一系列的泛音列當這一串聲波通過聲道時會發生各種折射反射干擾等物理現象這些現象會造成有些聲波被強化有些被抵消被強化的聲波稱為共振峰( formant )

圖1的原始聲波通過聲道後變成圖3

靠近圖2中的共振峰頻率帶的聲波被強化了聽起來特別清楚

有趣的是,歌唱中因音高不同圖1不斷改變歌唱者也要不斷的調整圖2共振峰的位置這樣才可得到理想的聲音這是共鳴的基本意涵.
休息一下,下週待續.


陳威璋 撰寫 ~本文內容歡迎引用,但須註明出處~

陳威璋耳鼻喉科美聲診所

台大醫學系醫學士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地址:台北市松德路58號1樓
電話:02-2758-4958

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

音聲醫學的基本原理在聲音訓練上的運用3


威璋耳鼻喉科美聲診所
音聲醫學的基本原理在聲音訓練上的運用~3

聲帶經過上述細密的調整形成合適的振動條件但其本身卻無法振動需靠呼吸器官送出的氣流穿過靠攏的聲帶造成黏膜的波動產生疏密波.

呼吸器官與聲帶之間有互動協調機制兩者之間需配合良好 成為合作夥伴這是"肌彈力-氣動力學說"的精神所在.

所以氣流的控制在發聲功能的角色就像發電機它根據聲帶的調整狀況推出適合的氣流帶動聲帶波動.

氣流的控制完全由呼吸器官執行有利於歌唱的呼吸必需遵行下列原則與方法 :

(1) 吸氣量要足夠
歌唱需要的氣流量遠比說話多因此歌唱必需開發吸氣量一般成年人大多以肺尖( 肺部呈上尖下寬形狀 )吸氣吸入量一次約0.5公升若能運用肺底部吸氣吸入量可達68肺底部貼著一層拱起狀的橫膈膜與腹腔相隔.

橫膈的結構是~
中心部份為具有彈性的中央肌腱中央肌腱再以肌肉連結到腹直肌812肋骨側面以及腰椎平常休息狀態橫膈向上拱起,( Slide 10 ) 所示
Slide 10 歌唱的吸氣

若吸氣時擴張胸腔下部及腹部四週橫膈外環的肌肉收縮並將中央肌腱拉成水平狀態肺底部得以擴張吸氣量大增.

(2) 保持吸入之空氣
吸氣後橫膈是處於被動的被拉平狀態若拉平橫膈的肌肉鬆開橫膈馬上反彈回去吸入之空氣隨之消失.所以吸氣後控制橫膈的肌肉須維持在吸氣狀態.

(3) 推氣之流量管制
發聲時須送出具有壓力的氣流所以在此提出"推氣"的概念也就是說吸氣後要保持氣然後依歌唱的需要運用腹腔的壓力適量的推出具有壓力的氣流.

(4) 腹腔壓力的控制
除了腸道內有氣體以外腹腔本身是真空狀態的所以腹腔壓力的製造完全要靠腹肌的巧妙運作腹肌可分為內縮與外張兩種這兩種肌肉既對抗又合作若無外張肌肉的參與 內縮肌肉無法產生瞬間的壓力而慢慢加諸腹腔的壓力僅會擠壓腸道之氣體無法傳送壓力到橫膈來推送肺底部的空氣.
  ( 下週待續敬請期待. )

陳威璋 撰寫 ~本文內容歡迎引用,但須註明出處~

陳威璋耳鼻喉科美聲診所

台大醫學系醫學士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地址:台北市松德路58號1樓
電話:02-2758-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