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即將在100年4月3日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演講之大綱

威璋耳鼻喉科美聲診所
2011聲協會演講大綱
題目:音聲醫學的基本原理在聲音訓練上的運用
由於科技的進步人聲的成份可以藉由電腦分析具體的呈現出來這些聲波的成份再經過科學的比對及分析就可逐漸釐清它們在聲音品質所代表的意義也就是說,聲音的好壞不再只是抽象的聽覺描述而是可以用數據來量化及分析的
有了客觀的數位標準就可實驗以不同的發聲條件得到聲音的效果不同之處這將有助於聲音的學習
雖然科學尚未能完全掌握聲音的微妙但以當今的音聲學的研究成果毫無疑問的將能提供聲樂學習者一個正確有效的方向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想像及摸索
為了解發聲原理我們可以將發聲的過程歸納為兩大部份 :
1.聲源與氣流部份:
也就是聲帶與呼吸間的互動調節聲音產生的基礎來自聲帶的波動聲帶的波動是一種被動的物理現象這部份的理論基礎是根據聲帶模型與氣流間的流體力學的研究用在人體的理論包括Myoelastic-aerodynamic theory(Bernoulli effect)以及Cover-body theory。
根據這些原理我們可以下這樣的結論:
聲音的好壞決定於
(a)聲帶的品質
(b)聲帶及其臨近處的形狀
(c)與聲帶搭配的氣流條件特別是產生聲帶波動所需的氣流壓力密度速度以及
(d)聲帶反彈閉合的速度
2.聲源與篩音部份:
也就是指聲道的共鳴以及聲道對聲帶的回溯性協助
這是近一、二十年來非常受到重視的課題聲帶波動產生的音波包含了基礎頻率及其倍數的泛音當這些音波通過喉及口腔這個形狀複雜的通道時會產生諸多折射、反射、干擾等現象因此有的音頻會被增強有的音頻被削弱
被強化的音波就是共振峰(formant),聽起來特別清楚
跟共振峰的強弱與頻率帶最有關的因素是~
(1)聲道(vocal tract)的空間與形狀
(2)氣柱(air column)的惰性(inertance).
從音聲學的角度共振峰強度越強且其頻率帶與泛音音頻搭配越好聲音越悅耳及省力
而且當共振逐漸接近泛音時聲道氣柱會對聲帶振幅產生非線性增強因此共振峰的調整是歌唱家唱歌的奧妙之處
藉由聲音的頻譜圖(spectrogram)分析和泛音列與共振峰的搭配分析(formant-harmonics matching),就可清楚顯現聲波通過氣道時是否達到最理想的共振效果
以上理論背景看似繁瑣但我們會用實例的聲音與圖示來比對將變成十分有趣簡單易懂至於如何把這些理論基礎運用在實際的歌唱和教學更是教育家努力的目標其中以建立更有效的feedback(回)系統來導引學生的認知將是討論的重點
科技絕對無法凌駕藝術,但是科技卻可以幫助藝術善用以上來自許多音聲學家的研究成果將使下一代的聲樂學習更加有效率。

陳威璋 撰寫 ~本文內容歡迎引用,但須註明出處~

陳威璋耳鼻喉科美聲診所

台大醫學系醫學士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地址:台北市松德路58號1樓
電話:02-2758-49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wi.vsppro@gmail.com